Xiaofeng Liu, PhD

观念和情感


Writing

Thoughts & Opinions

中国人不可描述的情感价值观

By Xiaofeng Liu published on August 12, 2017

又到了一年一度租女友租男友回家过年的时间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类似的帖子又涌了出来,有男女朋友的可以松口气,没有的都不知道如何回家过年跟父母交代。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租男女朋友的服务居然都开始产业化了。跟很多朋友交流过,也经历过国内国外情感价值观差异的冲击,觉得还是要说上几句。

中国人一贯是以重视感情,尊敬长辈,爱护子女而引以自豪的,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实际操作上,对情感婚姻而言,中国人最看重的却并非是自己子女的幸福(也许太绝对,但这种情形有压倒性的优势),而是自己的面子。这种无形的价值观约束力,来自于几个方面:(1)中国人认为,特定的年龄段就要达到特定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比如有房,有车,成家等等),否则就可以默认为失败者;(2)中国人认为,无关事情本身质量,或自己喜欢与否,只要做的比别人晚了(比如找对象,结婚,生子等等),就没面子;(3)中国人认为,谈论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在对方社会地位和物质地位足够高的时候(比如大学学历,城市户口,职业类别等等),才有意义。

中国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基本上失去了自主选择权。欧美的大多数孩子,小时候会学习如何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掘自己的兴趣所在。相比下中国的绝大部分孩子,父母绝对不允许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舞蹈班,主持人班,钢琴班,绘画班,奥赛班,一个都不能少。当然双方都各有利弊,但正是这种中国式的家庭观念和教育方式,让小孩子变成了大人们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杠杆。在我们的观念里,小孩子学习的技能越多越快,以后就越有出息。这种观念错在哪里?其实在一成不变一视同仁的框框下,我们无形中抹杀了人性的多样性,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非常现实又苛刻的物理参数(学习成绩,学位,工资)。所有人都在为达到这些所谓的阶段而努力着,没有自我认同,也同时对竞争者存着满满的恶意。现在的中国式社交理念大致如此:默认不相信陌生人,除非对方证明自己值得相信。西方大部分的理念相反:默认相信对方,直到有证据推翻这种信任。一个崇尚美德的民族,怎么可能变成人人互不信任的状态?这并非人性使然,而是这些无情的物理参数,硬生生的把人性都关进了牢笼。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有位比我低一级的女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连读8年。在别人看来都羡慕不已,她父母必然也很有面子,可她自己很不开心,父母希望孩子将来做医生的愿望强加在了她的身上,她读上了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专业。面对眼前看不到尽头的8年,她抑郁了,但因为家庭和社会无形的压力,她并没有跟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和来看望自己的父母吃过饭,回到宿舍里跟室友们打过招呼,悄悄地从9楼的防火梯纵身跃下,结束了自己不足20岁的生命。一个喜爱唱歌跳舞而且体育一级棒的女孩子,一个还没有机会追寻自己梦想的年轻人,被这些家庭和社会的牢笼彻底摧毁了。理性的想想,难道父母不爱她吗?不希望她幸福吗?当然不是。那是为什么?

成绩好不好基本上是判断读书阶段个人能否成功的唯一准则。十二年的读书生涯,没有谁会在意自己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在意的只是考取了哪所学校,对情感的认识更无从谈起。好不容易走出学校,学到的也许是自己以前万万没有想过的专业,自己不喜欢,但偏偏又是唯一擅长的,于是毕生所学变成了为生手段,并无兴趣和激情可言。在这种情况下,你又能强求做到多么成功呢?在这样充满无限考查标准的人生里,谈情感似乎都是无比奢侈的事情。也许在大学里,还能在学业忙碌之余,偷偷看几眼自己喜欢的人,约着一起跑步,或者一起在肯德基通宵自习。大学时光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可能是读书十几年来第一次能够稍稍放松一下,体会自己的人生和感受,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很怀念大学时光吧。读书的时候,父母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不要谈恋爱。。。”,可是刚刚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父母又突然开始担忧起儿女的终身大事来:“怎么还没对象。。。”,可以理解大部分的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儿女独自在外,没有人照顾,偶尔才能见上一面,可他们必然不会想到,从小到大对孩子的这些数不清的关心和督促,却在筑起一道道高墙,把儿女约束在一些所谓的光明小道上喘不过气来:小学初中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重点中学;高中不许谈恋爱,考取名牌大学才有出息;毕业后一定要留在北上广,为家里争光;到了结婚年龄就一定要尽快结婚,不然别人会说闲话;人家都抱孙子了,你们要赶紧了。大家都这么做,做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常理,剩下的人也就必须遵守,否则就是异类,这是现在中国人形成道德价值观的一种方式。在这种竞赛式的社会情感模式下,人性和人情世故慢慢变淡下来,对别人的了解和处理彼此关系的方式也就越趋于物质化,而物质化必然会导致个体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念,故此人人自保,中华美德也就越来越变成了说辞。很多人讲,宣传什么,就表示什么很稀缺,这句话,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有个很好的朋友从美国回国内工作,周围物质化和程序化的做事方式让她很苦恼,久而久之她开始质疑是否自己的价值观有问题,因为跟周围的大多数人都不同。她问我,是不是快到30岁的女生就一定要尽快嫁掉,要不然就会没人要?是不是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所以一直没有发现合适的人做男朋友?周围的人都这么觉得,我的想法不一样是不是我有问题?其实并不是她有任何问题,相反,她是个内心美好,知道追求自己目标实现自己价值的人。她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并非只是完成一件任务,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是以实现彼此幸福为目标的,而这种目标是动力,不是负担。听到她的这些疑问,我还是有些难过的。一个人的内心美好是无价的,值得用很多努力去维护,但是在一片汪洋大海里,又显得那么的无助。其实很无力的写下这篇碎碎念,一人之力只能尽力保护每个你能遇到的内心美好的人,这也许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吧。 亲爱的父母们,请放过这些好男生和好女生吧,你们爱他们,就给他们些时间和自由,让他们能体会到自己真实的感受,寻找真正值得一起生活的那个人。你们在意他们的当下,你们在意他们的成长,请更在意一下他们的后半辈子。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利,他们并不需要最终变得多富裕,地位多高,但是应该给他们机会追求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经历一次独特的人生旅途。精彩有无数多种格式,而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同,世界才变得这么值得探索。亲情,友情,爱情,才是真的需要我们用力呵护的东西,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把情感再带回身边,见到对方的时候,问他/她一句:快过年了,你还好吗?

情感为主,道德为主,还是社会准则规律为主?我们应该作为个体去思考,同时也去换位思考,也许问题并不复杂也不需要纠结。

Read More

TEMPR Lab & Me
A Brief Intro of Each Instrument I manage
I challenged myself to give a brief intro to each instrument in TEMPR Lab and here they are.
TEMPR Lab & Me
Introduction to TEMPR Lab
I have led the initiative of establishing TEMPR Lab, oversaw its day-to-day operation, and witness its growth over the years.
Materials & Career
What the TEMPR Learning
Bill Gates uses all his wealth to save the world and its people. We might not have billions to give. But valuables are diverse. Let's get to work.